加藥時間間隔的調整對PAC和PAM的作用機制有何影響?
時間:2025-02-10 16:22:17
來源:
瀏覽|:64次
加藥時間間隔的調整對PAC和PAM的作用機制有何影響?
加藥時間間隔的調整對 PAC 和 PAM 在制藥廠廢水處理中的作用機制有重要影響,具體如下:
PAC 作用機制受加藥時間間隔的影響
水解與凝聚階段:PAC 投入廢水后,會迅速發生水解反應,生成各種羥基多核絡合物及氫氧化鋁等沉淀物。如果 PAM 加入時間間隔過短,會干擾 PAC 的水解平衡,影響其水解產物的形態和分布,進而削弱凝聚作用。適當的加藥時間間隔能讓 PAC 充分水解,使水中的膠體顆粒和微小懸浮物表面的電荷得到有效中和,為后續的凝聚創造良好條件。
凝聚體形成階段:PAC 水解產物通過壓縮雙電層、吸附電中和等作用,使膠體顆粒脫穩并相互碰撞凝聚成小的絮體。加藥時間間隔過短,PAM 的長鏈分子可能過早地參與進來,會打亂 PAC 形成的凝聚體結構,不利于凝聚體的生長和穩定。而合適的時間間隔能讓 PAC 形成的凝聚體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生長和發育,形成尺寸和結構較為穩定的小絮體,為 PAM 的絮凝作用提供良好的基礎。
PAM 作用機制受加藥時間間隔的影響
架橋吸附階段:PAM 是一種高分子絮凝劑,其作用是通過分子鏈上的活性基團與 PAC 形成的小絮體表面的活性位點發生吸附作用,將多個小絮體連接起來,形成更大的絮體。如果加藥時間間隔過長,PAC 形成的小絮體可能會發生沉降或重新分散,導致 PAM 無法充分發揮架橋作用,絮體的生長受到限制。合適的時間間隔能保證 PAM 在 PAC 形成小絮體后,及時與小絮體接觸并進行吸附架橋,使絮體迅速長大。
絮體強化與沉降階段:PAM 通過吸附架橋形成大絮體后,還能通過卷掃網捕作用,將水中剩余的微小顆粒和雜質進一步捕捉到絮體中,提高絮體的密實度和沉降性能。若加藥時間間隔不當,會影響 PAM 對絮體的強化效果,導致絮體結構松散、含水率高,沉降速度慢,無法有效實現固液分離。